你好,欢迎访问中科咨询官网! 业务联系电话:150-0450-8800
不要假繁荣, 这才是BIM技术的终极应用场景!
2019-09-04 16:54:42
关键词:BIM,三维建模

 

      自从autodesk公司在2002年提出BIM技术并推出相关软件以来,这一新颖的概念迅速得到推广应用,尤其是近五年来,国内各大设计院纷纷建立BIM中心,各大高校的建筑相关专业都开设BIM专业课,各种BIM培训机构应运而生,各省建设主管部门也在政策上施加推动力,整个建筑市场呈现出一股BIM热潮。

      然而我们仔细看看BIM的终端应用效果到底怎么样?哪些项目用了?谁在应用?用来做了什么?答案很可能令人消极。事实上,受软件生态的限制,目前BIM的应用场景非常有限:有实力的设计院用来做个三维模型汇报个方案;大型的施工承包商用来碰撞检查或者施工模拟。其实,这些应用根本没有触及BIM的核心,本质上还是以前的3D建模技术。

      那么,BIM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?如何才能充分发挥BIM的核心技术优势?BIM的应用场景和方式到底应该是什么?

     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:由设计院进行BIM模型的搭建,并将其作为设计文件的一部分交付业主,业主分发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下游服务商,用于指导施工。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由设计院重新修改模型并再次下发。项目竣工之后,业主将最终模型随竣工图纸移交物业公司,用于运维管理。

      进一步的剖析软件功能:

      第一步:建模。设计院所有专业协同工作,共同建立整个项目大模型,包括总图、单体、道路、园林、外网配套等全部内容。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信息建立的过程,设计院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,各专业需要密切配合,既有先后,又有协同,直至初步模型完成。

      第二步:计算及调整。软件应具备各专业计算功能,包括总图运输、放火安全、土方平衡、建筑节能、结构计算、采暖分析、给排水计算、电气计算等等。各专业独立计算,根据计算结果调整模型,调整的内容自动提示其他专业。直至所有专业的细节方案都满足国家标准和使用要求,行成一个完美、完整的模型。这一步是重要的设计步骤,同样需要耗费时间精力,需要各专业密切配合,而且会有反复试算调整的过程。各专业在第一步建模时输入的信息,都是凭借经验确定的,构件的材料、尺寸等内容必须经过计算分析做出合理的调整,才能得到最合理的设计方案。

      第三步:出图。软件应具备各专业自动成图的能力,当模型定稿之后,最核心的工作也就完成了,成图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自动完成,各专业设计师只需根据专业特征和项目需要做一些设定,即可一键生成全部施工图纸,打印装订后连同模型一起交付业主,设计阶段完成。

      第四步:工程造价。该步骤可以由具备造价能力的设计院继续完成,也可由独立的造价服务商完成。软件具备整体模型计算工程量的能力,造价人员只需要对定额、材料价、运距、选用机械等信息进行统一设定,即可自动完成工程量的分解和定额的套用,直至形成完整的造价成果。

      第五步:施工管理。施工单位接到模型后,继续用软件进行施工模拟、施工方案优化、进度分析控制等操作。第六步:运维管理。项目竣工后,模型移交至物业管理公司,项目运行过程中,在进行复杂、隐蔽部位的维修、维护,或者更新改造时,依靠BIM模型可以得到直观可靠的判断。

      怎么样,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强大和智能,事实上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,随着计算机的算力逐渐增强,软件功能逐渐完善,实现这些功能指日可待。

      在此应用场景下,要求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,可能是一个软件集成全部功能,也可能是多个软件统一接口形成生态。纵观当前软件市场,autodesk和bentley这样的大公司都没有行成完善的软件生态,其他小公司更是未知,而且各大软件公司基于各自核心利益的考虑,能否联合也不甚乐观。困局能否破解?黑马何时出现?答案很可能又令你大吃一惊!那就是PKPM,大家会说,这不是结构计算软件嘛!其实,PKPM很多年以前就具备多专业的设计能力,早就做了全专业的布局,只是他的绘图内核、使用习惯、功能完整性都不好,所以多年来只有结构专业得到了持续发展,其他专业乏人问津。近几年,PKPM又开发了结构成图软件和BIM建模软件,又持开放态度和各大软件公司合作,已经具备了形成全专业设计软件生态的基础。建科院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独一无二的专家技术优势,只要建科院搞活体制,激发创新动力,做好软件功能规划,在绘图内核、功能体验方面进一步完善(可以和欧特克、天正展开深度合作),至少设计阶段的BIM主导、智能出图都可以实现。后期再完善算量造价(和广联达深度合作)、施工管理、运维管理,即可实现建设项目全周期的BIM主导。

      

     未来的设计师只需要将经验、概念、学识赋予BIM模型,而机械复杂的计算成图功能就由计算机完成。在这个构想下,建设行业的智能化为期不远,让我们翘首期待吧!

作者:李长青

行业资讯
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
官方微信公众号

点击关闭